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精神病院:論精神病患與其他被收容者的社會處境

《精神病院——論精神病患與其他被收容者的社會處境》
監所改革聯盟讀書會:102/1/28 (一) 晚上18:30
歡迎報名參加!

社會學大師高夫曼的寫作以公眾為對象,而不局限於學院人士。《精神病院》這本富含人性關懷的扛鼎之作,不僅蘊藏豐富的洞察力及深具啟發性的概念,更具體詮釋何謂「公共社會學」的力量——掀起全美去機構化的風潮,說服政府官僚們同意讓社區重新擁抱「精神病患」。《精神病院》出版迄今超過五十年,早已經跨出了社會學而進入其他各個領域,可說是歷久彌新。環視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各式各樣的全控機構不減反增,高夫曼的睿智揭露,將再次引領我們透視各種被遮蔽的隱藏世界。

本書由四篇論文組成。第一章〈論全控機構的特質〉,針對機構中的社會生活進行總體考察,大幅引用了兩個例子——精神病院和監獄。本章說明其餘章節將仔細發展的課題,也指出這些課題在整體討論中的位置。第二章〈精神病患的道德生涯〉,針對尚未成為被收容者的人,考察「機構化」對於他們所擁有的社會關係產生了哪些初步影響。第三章〈公共機構的地下生活〉,關注人們期待被收容者對一個銅牆鐵壁的「家」表現出什麼樣的依戀,也考察了被收容者透過什麼方式讓自己和這些期待保持某些距離。第四章〈醫療模式與精神收容〉,則回到機構人員身上,以精神病院為例,來考察醫療觀點在向被收容者呈現其處境時所扮演的角色。





2012年12月7日刑事政策演變與台灣社會變遷座談會影


【時間】2012年12月7日(五)19:00-21:00(18:30開放進場)

【地點】台灣大學法律學院萬才館2101教室(近復興南路辛亥路口)

【出席】主講:李茂生教授∣台灣大學法律學系 與談:周愫嫻教授∣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主辦單位】台灣監所改革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主講者影音如下:

Watch live video from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on Justin.tv
Watch live video from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on Justin.tv
Watch live video from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on Justin.tv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小弟出獄了

                                                                                      周蝶生(台灣監所改革聯盟成員)
        到監獄接小弟,後載他到靈骨塔懷念爺爺。途中,我分享人的煩惱痛苦有哪些,人是如何產生煩惱痛苦的,心靜下來人的煩惱痛苦就滅掉了,滅掉煩惱痛苦的方法有哪些。當提到爸爸近況時,小弟說可體會過去爸爸也想過得有尊嚴只是不知有路可走,就像他過去在吸毒時伸手向人拿錢,其實是很沒尊嚴,他也不想如此,只是身不由己。
        小弟說監獄的老師說:「你們這些人怎麼看也不像是壞人!」小弟說:「對啊!我覺得獄友看起來都不錯!」聽後很感動,相信志工因對人性的深信,所以這些犯人在他們的眼裏個個都是天使。感謝他們以無比的愛心投入教誨工作,因志工們不斷呼喚犯人們的本心,才讓他們顯現本來面貌,相信這就是對人性深心信解的功德。
        小弟分享有兩句話令他受益匪淺:「無知使人看不清自己;驕傲使人拒絕改變」,他發現過去自己因驕傲而不願學習,常因看不慣別人的行為而生氣。聽後感同身受,而說人要學習謙卑向環境學習心量才會大,才能包容別人與我們的不同。小弟說往後要要求自己去適應環境。
        站在爺爺靈骨塔位前時,問小弟:「爺爺生前有何精神最值得你懷念?」他說爺爺年輕時拳頭工夫很好,日據時代在地方上頗有聲望,只要爺爺願意臣服日本人就可享受榮華富貴,但爺爺因民族情操而拒絕,爺爺寧可窮也不願攀附日本人。聽後內心讚嘆爺爺的骨氣,想到修行不也是要有骨氣才能安貧樂道。我說:「爺爺的骨氣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活得有骨氣..。」我又說爺爺六十歲以前並不認真工作是個歹子,但到了六十歲,爸出事入獄,他不忍心將我們四個姐弟送到孤兒院,於是下定決心無論多辛苦也要把我們扶養長大,後爺爺開始認真工作,所以爸出事對爺爺來說未必是壞事。我們要感念爺爺的恩澤並讓爺爺的精神不死,我們若能延續爺爺的精神,他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小弟說爺爺生前告知嬸嬸他的行為令他寢食難安。告訴小弟:「你現在可以很由衷對爺爺說出你內心話,虛空法界是無礙的。」看見小弟閉目由衷對爺爺懺悔的模樣,相信他的內心對爺爺有著滿滿的愛,也相信爺爺會接收到這份由衷的心。
        問小弟:「小時候參加家扶舉辦的夏令營有何感覺?」他說覺得很快樂、很充實。聽後感受到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想過充實的生活,沒有人願意自甘墮落,只是後來的環境令他看不到光。
        小弟分享有兩句話令他受益匪淺:「無知使人看不清自己;驕傲使人拒絕改變」,他發現過去自己因驕傲而不願學習,常因看不慣別人的行為而生氣。聽後感同身受,而說人要學習謙卑向環境學習心量才會大,才能包容別人與我們的不同。小弟說往後要要求自己去適應環境。
        過去居住的社區賭博文化盛行,爺爺也喜歡賭博,家中也曾開賭場,我們四個小孩在這樣賭風盛行的環境下成長,也喜歡賭博,小弟更染上賭博的習氣。他就讀國中時就已經在賭場幫忙賺點錢花用。國中畢業他就上台北學習黏磁磚的工作,半年後回到台南就在賭場工作。大約十七、八歲時受到大人的蠱惑吸毒,但尚未上癮,後來因感情不順賭氣下染上吸毒。當他知道吸毒是一條不歸路時,他主動要我們幫助他到醫院戒毒,到醫院戒毒幾次,但都未成功。滿18歲第一次被關接受勒戒治療,滿20歲送到成人監獄。小弟第四次要被關前(因偷竊和吸毒),去住家附近的工業區很認真工作,做到手都起水泡,但有一天老闆將他解雇,原因可能是一位認識他村裡的人,跟他老闆說他過去吸毒風評不好的事。後來他就到遠一點的地方去工作,想說這樣人家不認識他,才願意僱用他。他到一間塑膠廠工作,很認真勤奮地自動加班和假日也做。因快被關了,他就跟老闆請辭,老闆問他原因,他就老實說因吸毒。出獄後他去找老闆,因他之前認真工作的態度讓老闆留下好印象,老闆就請他回來工作,但他沒接受,因他在這次被關時檢查出感染了愛滋,讓他覺得人生無希望。
        每一個人真的都想過有尊嚴的生活,都想離苦得樂,只是不知道有路可走,若身旁的人能夠耐心的引導,相信就能幫助他們看到希望。
        我分享每一個人內心都有一股往善往上的力量和一股往惡往下沉淪的力量,多接觸善緣往善往上的力量才會出來。要改善監獄對受刑人的教化功能,必須營造出一個正向的環境,監獄管理人員本身必須對受刑人有這樣深深的相信,和願意不斷無所求地呼喚鼓勵他們往這方向努力,讓受刑人在充滿正向環境裡成長,才可能改變他們過去負面的身心狀況。我期許監獄能廣聘具有正向能量的心理諮商師進駐,讓每一個受刑人每週有一次的機會可以個別和心理諮商師會談,讓受刑人在心理諮商身上感受他的真誠表裡如一,無條件的接納,同理心的瞭解,與心理諮商師建立起正向的關係後,就能幫助受刑人放鬆與接納自己,而與自己建立起正向的關係,改變自己。

不自由,是創作的限制或必要的條件?——〔悶〕林文蔚×黑金城 文件展

不自由,是創作的限制或必要的條件?——〔悶〕林文蔚×黑金城 文件展

文/陳惠敏(台灣監所改革聯盟成員、台大社會系專案助理教授)
想像一下,自己終日就在1.38坪大小的空間裡解決吃喝拉撒睡等一切生存必要,這是什麼景況?再想像一下,這樣的生活一待就是12年?林文蔚曾經有過這樣的比擬,他說,偶爾藝術創作者尋求靈感、基進與解放性時,會採用自囚的形式來表現,可試試看自己進去關關看。簡單解讀林文蔚的說詞,就是,沒那麼簡單。再深層點想,自囚是藝術家自由的意志所決斷的,而監所內的受刑人,則是非自由意志的決斷,而在非自由意志的狀態下,獨囚/居四千多個日子,對一般人來說,這或許是很不一般的稀奇事,甚而會懷疑怎麼可能不會精神崩潰(獨居是如此不人道的),但當事人黑金城卻是這麼說的:很好啊,每天都可以專心畫畫、讀書、做筆記,作自己的事情。要是和別人關在一起,就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了。
黑金城,是這樣看待自己的「牢獄之災」的,他說:「我是個十足的犯罪者,當我在做這些勾當的時候,就已經很確定自己相對的懲罰是什麼。只是抱持著僥倖的心理,看看能不能躲得過。」也是在這些獨囚/居的時光裡,他創作出了可能是第一部由局內人在「監所」裡創作的漫畫《牢騷》,以漫畫的創作形式搭配自嘲諷喻的筆觸,道出監獄生活的種種細節和體驗,進而對社會生活提出觀察和見解。自嘲而不帶有酸氣,諷喻而不直陳批判,角色的性格、造型設定,都以小人物的生活百態為範本,並不刻意地塑造出英雄角色來,這與他的獨囚/居理由——擅於組織工作——顯然不太相稱。
閉鎖的獨囚/居經驗在黑金城的嘴裡,輕描淡寫地變成了「多了很多創作時間」的好事一樁。「輕描淡寫」是不少受刑人離開監所後面對社會描述受囚經驗的方式之一,然而,監禁經驗難道是那麼地船過水無痕,尤其在台灣如此人治、解釋空間很大的全控機構內?很明顯地,也並不是所有擁有獨囚/居經驗者,都會成為創作者。那麼,黑金城的創作和他這樣的一個創作者,彼此之間有沒有對話性?不是黑金城又可能是誰?不自由,究竟是創作的限制或必要的條件?
黑金城對自己的創作是這麼描述的:「創作一定要好玩,不然就不要幹了」、「創作者要有憤世嫉俗、怨天尤人、批判和世界唱反調的意識,要隨時把自己顛覆掉。」如果我們並不特別標明黑金城江洋大盜的身分,光憑這段話,可以置換成學生運動領袖、前衛的藝術創作者、獨立音樂工作者,或者批判知識分子等等。然而,黑金城也意識到,在他去年離開監所,離開獨囚/居的經驗之後,創作的動力急速下降,甚至連和社會保持密切聯繫(以前在監所內每天會閱讀三份報紙、大量書報刊物)的慾望也驟降,而長期的受囚經驗使得他的空間感呈現出扭曲的認識,而這些是否能成為他進一步的創作動力,目前看起來是不置可否的。但他也坦承,如果沒有這段經歷,也不知道會如何?
作為一個沒那麼局外的局外人(特別是處理相關議題的社會運動者)經常對於這些受囚者創作帶著異色的眼光或略帶鼓勵地認為局內人應負擔起持續暴露、揭露的使命,繼續畫著受囚日子裡的種種。倘若,創作作為生命中不可迴避的刻痕,這些印記理應會在所有創作中映射出其縐摺的光影,而早已脫離了題材的真實紀錄。
一月五日到十九日,在高雄搗蛋藝術基地的〔悶〕林文蔚×黑金城文件展,是第一次由兩位不同身分卻共同在場的監所經驗者,聯合的展出。林文蔚和黑金城,初識時一位是管理員、一位是受刑人,兩人在監所內行禮如儀、各自扮演該有的角色,不曾交談。在監所之外,卻因著共同對於創作的自覺和興致,開始有了交流,並成就了共同展出的創舉。第一次的共同展出選在高雄,固然是因緣際會所致,然而離開了藝術薈萃創作資源集中的台北,對於觀看者、創作者、策展者、隱藏的對話者來說,都會是一次更難得的機會與嘗試。
〔悶〕1/5─1/19(週二到週日,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高雄市搗蛋藝術基地(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178號)
開幕暨座談時間:1/5日,下午四點半到六點
主持人:黃孫權(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林文蔚、黑金城、陳惠敏(台大社會系專案助理教授)、黃建宏(北藝大藝跨所副教授)
第二場座談:1/12 下午三點到五點【今獄涼言─談監獄現況與多元想像】
主持人:李佳玟(成大法律系教授)
與談人:陳惠敏(台灣大學專案助理教授)、魏寬成(
屏東監獄教誨師)、倪祥(南藝大造型所研究生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剪報]受刑人排字慶百年 「法務部像北韓」



法務部長會客室掛著彰化監獄受刑人被動員排字的照片,做為法務部的政績。立委陳其邁提供

【顏振凱、林益民╱台北報導】彰化監獄去年1月30日動員2011名受刑人排出「100」的字樣,以慶祝建國百年,照片掛在法務部長曾勇夫會客室,圖說還寫「2011名收容人締造世界新紀錄」。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批:「難不成讓收容人排成祝賀字樣,也是馬政府的政績?也能做為額手稱慶的環節之一?怎會有這麼瞎的法務部!」有網友諷:「這是北韓吧!」

稱未損害人權

法務部政務次長陳守煌昨說,彰化監獄的做法絕無破壞人權,獄方是在尊重受刑人的情況下,在監獄外進行這場活動,受刑人排字時並未戴戒具,全程並無違規情事。
陳其邁和同黨立委姚文智、許添財、陳唐山、黃偉哲等,上周五因前總統陳水扁醫療一事拜會曾勇夫,在部長會客室發現這張照片,陳其邁隨手拍下,昨將照片放上臉書(www.facebook.com/pages/%E9%99%B3%E5%85%B6%E9%82%81-Chen-Chi-Mai/122936517768637),並批法務部:「極盡行政濫權之能事,將黨國教育、黨國認同強加於人,使受刑人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乖乖配合,做為法務部拍馬屁的工具。」
網友在陳其邁臉書留言:「不過是讓人看出,這些人是軍權集權治國的思維。」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潘孟安也批:「太荒唐!」動員受刑人慶祝國慶,有如帝制時代,或北韓做法,「根本是民主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