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囹與光:2014監所參訪計畫行前工作坊(北中南三區)】



【囹與光:2014監所參訪計畫行前工作坊(北中南三區)】


預計參訪監所及時間

臺北監獄
630日(一)下午
桃園女子監獄
710日(四)上午
臺中監獄
716日(三)下午
高雄第二監獄
722日(二)上午
宜蘭監獄
729日(二)下午
臺南看守所
8   7日(四)下午
臺北看守所
813日(三)下午

報名網址:http://ppt.cc/NpN8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月入22K? 監所內工作所得看得到拿不到

月入22K? 監所內工作所得看得到拿不到

文 / 黃慧儀(台灣監所改革聯盟成員

全文同步刊載於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在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月入22K成為指標而民生越發艱困的年頭,看到新聞標題「有吃還有拿…監所產品夯有人月入22K」多數反應應是-為什麼有吃牢食還可賺比大學畢業生多?身為一個不太信任新聞標題的人,仔細看了新聞內容,不禁想問問記者及文中受訪的矯正署官員,監所作業基金真的可以讓收容人月入22K嗎?
初步就法律規定的情形來看,依據監獄行刑法第33條第1項規定「作業收入扣除作業支出後,提百分之五十充勞作金;勞作金總額,提百分之二十五充犯罪被害人補償費用。」也就是說受刑人的勞作收入淨利盈餘中,只有50%是作業者(即受刑人的)「勞作金」,然後還要再扣除25%充犯罪被害人補償費用。因此,當外面看到監獄賺的錢,以及決算書上所列的監所工作收入中,與受刑人實際上拿到的數目是不一樣的。
以101年台北監獄為例,作業收入(54986869元)扣除各項業務成本(41489477元)後為13497392元,其中50%是勞作金即6748696元,再扣除25%的犯罪被害人補償費用1687174元,餘5061522元;而台北監獄101年的各類收容受刑人統計為3992名,故平均下來受刑人的「年收入所得」是1267元。
以此人數計算(此人數僅是估計承攬加工作業的部分,監獄中還有自營作業的加工,因此實際作業人數應不僅只這個人數),台北監獄收容人的年收人平均約為2395元,在年收入約僅有二仟多的平均值下,若是有某些收容人可能達到月入22K,到底是如何賺到的?還是說在對收容人一視同仁依法管理的監獄裡,工作收入所得卻如同現今社會的縮影,是貧富不均而往二極化發展嗎?還是新聞資訊內容有問題?ㄉ不過監獄中每日有不同受刑人來來去去,也不是所有受刑人均有作業,因此以年度總收容人數或許為基準計算落差可能較大;那麼再依據台北監獄網頁作業園地所示,目前加工作業工場設有13間,每間工場平均約有150人以上之作業人數,可以合理推知,平均從事承攬加工工作的收容人有約1950人。
監獄本身是一個封閉、不透明的環境,大多社會良善民眾們,也只能透過偶爾的新聞看到片斷的形象,如果只是被動的接受新聞與洗腦加強刻板印象,監獄的真相只是更不透明、受刑人的處境也益形不受諒解。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減刑不是周年慶

作者:林臻嫺(台南地方法院法官

2013年12月11日 蘋果日報

摘要:

過去,對於諸如酒後駕車、或治安敗壞等社會問題時,立委慣以「亂世重典」的思維,來回應沸騰高張的民意。最近,社會大眾撻伐醫護人員遭民代無理對待時,立院即火速要修訂《醫療法》增訂「王貴芬條款」,加重刑責。之前,社會大眾對於食安問題感到憂慮惶恐時,立院也即刻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第49條,亦是以提高刑責來作因應,彷彿,加重刑責是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的一顆萬靈丹或止痛丹。


但是最後,當「監獄終於人滿為患」時,立委卻只能想到用「減刑條例」來作為回應?難道,每回在面對民意沸騰,修法加重提高刑責時,立委都不曾預見到,「亂世重典、加重刑責」本來就會造成日後「監獄人滿為患」的必然結果嗎?如果當初已有預見,又何以要多此一舉「先加重刑責」、「後再減刑放人」?難道,立委們把這麼重要的國家刑事犯罪政策,對於司法正義的給付,看成如同商品交易買賣般地簡單嗎?可以先隨意喊價、或提高價格(加重其刑),興之所至時,就來個幾年一度的周年慶,大打刑期折扣(最低一律5折),來回饋受刑人嗎?

天堂不撤守-減刑,人權國家不得不的選擇

中國時報 陳長文 

摘要

今年1月,歐洲人權法院裁定義大利監獄過度擁擠,違反歐洲人權公約,而所謂過度擁擠的標準是義大利受刑人的人均面積只有3平方公尺,大約是0.9坪。

筆者實在無法不感到汗顏。法務部規定的受刑人人均使用面積是0.7坪,還低於義大利被裁定違反人權的現況,而實際人均面積更因為超收而減少到了0.4坪。當義大利的政治人物願意以絕食來關注受刑人人權時,我們因為陳前總統有菜園而感到滿意。

全文請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09000432-260109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囚禁的意義


作者:楊鎮宇(台灣監所改革聯盟成員)

摘要

成立一年多的台灣監所改革聯盟,主要行動目標有三項,一、完善受刑人的司
法救濟制度,二、建立外部的監督機制,三、認識監所,讓更多人關注監所的
現況。最後,希望能促成台灣社會一同來思索:囚禁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關鍵字

監獄、台灣監所改革聯盟、監獄行刑法、羈押法


一、新組織,老議題

如此生活三十年
直到大廈崩塌
雲層深處的黑暗啊
淹沒心底的景觀 ――萬能青年旅店,〈殺死那個石家莊人〉


台灣監所改革聯盟是個很新的組織,2012 年夏天才成立。我們沒有向國
家申請立案,也不是歃血為盟的地下組織,把我們這五、六十位志工凝聚在一
起的,就只是一份對監所現況看不下去的心情。

監改聯盟的成員包括了前受刑人、學者、學生、法律實務工作者、社運工
作者,我們常在線上交流,定期或不定期碰面討論,談的都是監所現況:受刑
人被欺負、管理人員人力吃緊、醫療環境惡劣等等。死亡、暴動、濫權、行賄
與受賄,還有還有,每次都會談到的,監所人滿為患的超收情況。

雖然監改聯盟去年才成立,但是監所問題在台灣,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而監督監所的聲音,雖然不曾是時代的主旋律,但也始終如同伏流般時隱時
現。1920 年代,日本統治台灣期間,投身社會運動的改革者常被日本警察逮
捕入獄,例如台灣民眾黨的創立者蔣渭水,前後入獄十多次,就獄中所見所聞
寫了〈入獄日記〉、〈入獄感想〉、〈獄中隨筆〉等文章,在〈春日集監獄署
序〉這篇短文,甚至把監獄當成自修室,以「官府召我以拘留,獄吏假我以時
間」這般豪邁的姿態面對牢獄生活。


全文刊登於:台灣人權學刊  2013年12月號
下載網址:http://www.taiwanhrj.org/admin/uploadfiles/THRJ_2_2_yang.pdf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外聞】Sweden Is Closing Prisons Due to Lack of People to Put In Them(缺乏犯人,瑞典決定關閉監獄)


在美國監獄人口爆炸之後,瑞典發生了一件和美國情況相反卻有趣的事:監獄太多,犯人太少。基於此,瑞典決定關閉四所監獄。

爭議不在瑞典缺乏犯罪—事實上犯罪率還略有提升—但比起將犯人關入監獄,瑞典更重視犯人的復歸。2011年至2012年間,監獄人口下降了6%。反觀,美國監獄則超收40%

紐約時報強調這種對照式的評論,美國可以取益於歐洲什麼?在歐洲,絕大多數的犯人在獄中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年。美國各州監獄,犯人入監的平均時間是三年。這不只是犯人在獄所待的時間更短,監獄對待囚犯的方式也大不相同,歐洲的監獄給予犯人更多的隱私與自由,致力讓他們在獄中的時間更容易復歸社會。這比將犯人無限期關押產生更好的結果。

原文連結:http://gizmodo.com/sweden-is-closing-prisons-due-to-lack-of-people-to-put-1462950734

其他參考資料:開放式監獄的迷思:挪威監獄島巴斯托伊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異鄉的監獄

作者:張正

摘錄:

菲律賓本名Precila J. Nisperos的邱希拉,看到自己的得獎作品「孩子Anak」登在菲律賓四方報,瞬間放聲啜泣、淚如雨下。她的漫畫作品「孩子Anak」一共八頁,敘述孩子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吸食毒品,最後幡然悔悟向父母道歉。其實,畫的就是她自己。
邱希拉結束與台灣老公不幸福的婚姻之後,獨力扶養一對兒女。因為經濟拮据,因為要養育兒女,她鋌而走險賣毒品,也因此入獄,十年徒刑。五十歲的她,滿頭白髮,一臉滄桑,比實際年齡大了許多。離開時,她謝謝我們來看她,然後深深擁抱每一個人。她的聖誕節心願,是趕緊刑滿出獄,與兒女團聚。
全程陪同我們採訪的女監教化科長鄭仙飛說:「這裡的每一個人,背後都是一個殘缺不全的故事。」獄方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希望收到教化之功,繪畫班、書法班、舞蹈班、話劇班、識字班、合唱團,都有。聽到有「合唱團」,我希望下次能來錄影,請她們唱一首家鄉的歌。